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一位第四代“政协人”的教育情结

2023-03-09 17:21:06 来源:《法制文萃报》
分享:
-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目前担任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此前她还曾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从事多年的学生教育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在教育领域连续深耕35年。

2018年马珺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家族第四代“政协人”,今年马珺连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马珺结合数十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认真思考关于教育教学和青年学生发展的问题,针对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提出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今年两会上,马珺又带来《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案》《关于加快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的提案》《关于加快构建螺旋式上升劳动教育体系的提案》三份与教育相关的提案。

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珺说到:“能够选择教育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是我的幸运。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能够把我几十年来对教育的所思所想,以建议的形式呈递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是一件更幸福的事。今后,在教育的征途上,我将继续去感悟、去追寻教育的幸福,希望每一份提案都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

每一份提案都提出较为详实、可操作的建议

据统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6年来,马珺已经提交十余份教育类提案,涵盖学生心理健康、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等话题。

201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伊始,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马珺便提出《将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问题落到实处的提案》,建议由政府主导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和管理。三年后,中央提出“双减”政策,让马珺切实感受到认真准备每一份提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019年,马珺提出《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提案》,被评为当年全国政协的重点提案;2020年,她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发挥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的提案》,提出加快专业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随即得到了教育部的采纳;2021年至2022年,她又分别提交了《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案》和《加强学校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为了这两份提案,在前期调研中,她和团队选择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15所高校,在每一所高校不同年级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上万份。

马珺表示,在写就每一份提案前,她都会作出系统、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确保获得真实、可信的数据,提出切实、专业、及时的提案建议。正由于此,她的多份提案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

长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工作

这些年,马珺的身份从教师向高校主管领导转变,但她始终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围绕此类问题,她提交多份建议稿。

马珺根据工作经验意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不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实效性不足等,都是当前学校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022年,针对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马珺提出加强学校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多措并举促进家校社联合。建议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察,确保各项政策到位;将学生患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加强精神疾病药物研发;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入学健康体检,健全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与回访约谈。

今年两会上,她对上述建议进一步完善,提出新的建议。在建议稿中,她提出,要加强政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心理健康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心理健康人才队伍。

另外,针对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的新变化,马珺建议,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以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话语体系提供平台产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对青少年学生的粘合度;在教育领域培育网络“大V”,鼓励他们深入到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青年人活跃的地方开展思想引领,提高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为热点教育话题建言献策

对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及热点话题,马珺在履职期间也积极提供建议。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被纳入课程,引发不少的社会关注。

今年两会上,马珺针对此话题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构建螺旋式上升劳动教育体系的提案》,其中提出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三个阶段,构建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马珺建议,以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带到课堂,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劳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青少年不止会天文地理,也懂柴米油盐,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

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阶段,马珺建议,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劳动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中等职业学校以强化学生职业体验为宗旨,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高等教育阶段,马珺建议,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大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教育。”

(2023年3月9日《法制文萃报》记者 彭飞

编辑:张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