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治数读】透视“外卖大战”:谁是赢家?

2025-08-06 15:13:12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标准+

引言

“0元抢咖啡”“低价享大餐”……为了争夺外卖行业头把交椅,几家外卖平台打响了“外卖大战”。在这场硝烟四起的较量中,多方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骑手收入看涨却缺乏基本保障,订单量激增之下商家境况大有不同,消费者低价购入的食品暗藏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外卖大战”硝烟四起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省时省力省心”成为了当下众多消费者奉行的消费信条,外卖行业顺势而生,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以外卖市场中的餐饮业为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预计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显著增长,将从2025年的1.85万亿元一路攀升至2030年的4万亿元。这一持续拓宽的商业蓝海,引得各家外卖平台摩拳擦掌,“外卖大战”不时打响。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外卖行业狼烟四起,内卷之下暴露出无序竞争。2025年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再次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选取知乎话题“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释放了什么信号?”下的659个回答,做分词及归一化处理,进行分词后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

几家外卖平台在两个多月内接连被有关部门约谈。对此,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孙宏臣表示,“外卖大战”一方面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但是也不能无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孙宏臣指出,外卖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会伤害企业利益,对于骑手权益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最终会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及时联合出手,约谈相关的外卖平台,对于规范外卖市场秩序,保障骑手权益,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骑手、商家、消费者:多棱镜下的“外卖大战”

从“入驻商家免租金”“百亿补贴发放”到“0元吃喝”,从“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到“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9000万”……几家头部外卖平台纷纷出招,争相晒出亮眼成绩单。“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背后,也折射出骑手、商家、消费者的境遇与困境。

数据来源:京东,美团,饿了么)

外卖骑手视角:高收入下的权益保障问题

“在‘外卖大战’的刺激下,订单变多了,送单提成基本没降,因此收入反而涨了。反正哪家平台给的多,我就去哪家。”一名骑手在谈到“外卖大战”时说。

某外卖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全国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区间为7230元至10100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技能更熟练的乐跑骑手收入优势更为明显,月均可达12593元。

(数据来源:美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这位骑手直言:“我干这行就是图赚快钱,宁可要钱不要险。”在他看来,比起是否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平台是否缴纳五险一金和社保,能多挣点钱才更让人心里踏实。

他还透露,每日8小时出勤是平台的硬性要求,完不成会被扣钱,8小时后多跑属于自愿,12个小时后平台会有过劳提醒,但是不影响继续接单,只不过单价会稍微低些。他坦言,送外卖挣钱不少,但时常因订单太多而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高峰期,为按时送单冒险闯红灯是常有的事,甚至直言“红灯绿灯都是一个灯”。他说:“许多人不惧辛苦选择外卖员这一职业,为的就是提高收入水平,而对于自身权益、安全保障其实并不在意。”

对此,孙宏臣指出,为了充分保障骑手权益,国家鼓励外卖平台与骑手之间签订比较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一方面是对骑手基本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安全、社会福利等的保护,有利于建立骑手和外卖平台之间平等的劳动合同关系,同时对于外卖平台骑手的稳定和管理也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商家视角:订单激增下的“冰火两重天”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餐饮企业数量已突破1680万家,餐饮业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其中超1000万人为外卖员。在此背景下,与外卖平台合作成为不少商家顺应时代、立足行业的重要选择。

(数据来源:中国烹饪协会,企查查,红餐大数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新华网)

为赢得消费者青睐,外卖平台推出的满减、折扣券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但对于商家来说,激增的订单量背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某私人日料店店主称,每个订单平台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而消费者用券导致的差价则由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我们店向来主打的是食材品质,采购成本高,除去食材成本、平台抽成和差价补贴后,每单外卖其实赚不了多少。这些五花八门的补贴活动,对我们来说压力着实不小。”该店主无奈地说。

相反,对于成本不高,注重走量的连锁餐饮店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我们平时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成本不算高,出餐也快,为的是‘走量’”,某连锁快餐店的服务人员表示,“外卖大战”一来,店内的订单量激增,这反倒成了好事。“但是,如果遇到高峰期,一大堆订单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总是出现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弄错单子的现象。”

针对餐厅“两极分化”、订单量激增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建议,商家应在参与平台活动前,理性评估自身运营能力和成本,与平台就补贴分担等问题进行合理协商。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规范平台行为,确保平台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以牺牲商家权益为代价。平台自身则需转变竞争思路,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用户体验等多元维度竞争,实现平台与商家的共赢发展。

消费者视角:低价诱惑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2元钱能买20个水饺、不花钱能抢多杯咖啡、1元限时秒杀水果捞……“0元吃喝福利”“满21减20”“第二单半价”等优惠政策,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来自杭州市的赵先生认为,“外卖大战”的本质是平台以大力度的优惠政策赢得消费者好感,进而抢占市场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他也道出了疑问:“我经常用优惠券点外卖,可是心里总犯嘀咕,这么便宜的食物,质量能过关吗?”

数据显示,我国外卖消费者对外卖平台改进持有多重期待:一方面希望平台提升优惠活动频率、加快客服响应速度、丰富商家多样性,同时也期盼加强食品卫生质量管理。但是低价与品质真的可以兼得吗?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指出,“外卖大战”导致参与补贴的商家平均利润率被压缩,部分商家为维持生存被迫降低食材质量,使用临期原料、减少份量、以廉价替代品充数等现象频发,埋下食品安全隐患。过度补贴导致“幽灵餐厅”激增,大量外卖商户存在食品安全、证照不符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感,更伤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结语:平台不能裹挟多方无序竞争

“外卖平台的竞争应当理性竞争,不能以损害行业利益过度‘内卷’,进行‘倾扎’式的恶性竞争。”孙红臣建议,首先,外卖平台企业可以建立行业协会或相应组织,建立自律组织,便于对行业内部问题进行协商或者协调管理;其次,对于外卖平台涉嫌违法或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相关监管和执法部门要及时出手整治,以免无序竞争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最后,外卖平台相关骑手、消费者等群体,应该增强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对于外卖平台侵权行为或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利用法律手段或其他维权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外卖平台被约谈两次,释放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平台竞争行为的强烈信号。”马丽红认为,目前来看,部分“外卖大战”中的行为已构成恶性竞争,例如平台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活动、以超低价格倾销等。马丽红建议,为减少不良影响,平台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摒弃恶性竞争手段,回归理性竞争。

“除此而外,还要注意平台是否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比如强迫商家签订‘二选一’排他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不公平定价等。”马丽红补充道。

舆情分析师 刘思源 袁书扬(实习) 韩嘉骏(实习)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