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前记者“家暴”事件 官方及时澄清事实

2021-04-02 11:41:24 来源: 作者: -标准+

舆情综述

 

26日,自媒体“真实故事计划”通过其微博和微信账号发布《另一个“拉姆”》一文,介绍了前媒体人马金瑜为了爱情远嫁到藏区却遭到家暴的故事。文中称,马金瑜受到藏族丈夫扎西长期家暴和出轨,甚至被打到大小便失禁,最终不堪忍受带着三个孩子逃离。该篇文章很快在朋友圈刷屏,成为当天的“10+”爆款。评论中,部分网民报以同情,声讨家暴者;但多数网民对马金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拉姆”是家暴的积极反抗者,而马金瑜的隐忍“匪夷所思”,不可与“拉姆”相提并论;还有网民怀疑“该文煽动性别对立、民族对立,动机不纯”。当晚,青海省妇联称已介入此事。

27日,多家媒体采访当事人扎西,得到的回应与网传文章截然不同。综合中国新闻网、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扎西原名谢德成,汉族人,其否认文章中提到的家暴与出轨,称马金瑜眼睛受伤是车祸所致。谢德成称,马金瑜带着三个孩子离家三年,一直没有音讯,两人尚未离婚,其质疑马金瑜此时发文是炒作。当日,青海警方展开全面调查,并表示从未收到过马金瑜的任何报案材料。事件真相一时扑朔迷离,陷入“罗生门”。

同日,一份《关于马金瑜债务处理之声明》在网上流传。声明人自称是马金瑜的朋友,开始对马金瑜的个人债务进行登记和偿还,并将“通过小范围的捐助、众筹、义卖等活动,筹集偿还所需的资金”。部分舆论质疑此举是“通过写文卖惨博同情筹钱还债”的套路,如大V@韩东言”分析称,《另一个“拉姆”》其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果,目的是为了策划还债,制造舆论氛围。

29日,贵德县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马金瑜网络舆情相关情况的调查通报”。通报全文1500余字,澄清了五点关键事实:“扎西”实为汉族人;夫妻二人经常吵架互殴,没有因家暴产生的住院记录;贵德县警方没有发现求助警情;文中提到的“村干部威胁勒索”“当地女工因家暴跳河自杀”等并不存在。详细全面的通报获得了舆论广泛认可,之前支持马金瑜的网民也称“被消费了感情”,舆情出现反转。

210日,马金瑜接受新京报旗下栏目“@出圈”专访,详细讲述其“被家暴”经过,并称有相关证人和证据,正在搜集递交警方。马金瑜还曝光了一段录音显示,谢德成承认和异性开过房。相关内容引发舆情波动,舆论场上依然分化明显:支持者同情马金瑜、痛斥出轨家暴行为;质疑者认为马金瑜故意将话题换成“出轨”,转移公众视线。224日,红星新闻报道称,马金瑜已向当地警方递交了就诊病历等证据,目前贵德警方已受理。贵德县委宣传部表示,若谢德成确涉嫌家暴,当地会重启相关调查。目前,相关舆情仍在低度发酵。

 

舆情解析

 

此次舆情由马金瑜的自述文章而起,之所以在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其中固然有文章本身的吸睛元素,更重要的是背后力量策划与运作的推动作用,最终使这场个人婚姻纠纷引燃舆论场,发酵成为公共话题。

 

1. “身份标签+叙事手法”激起刷屏

文章引发刷屏有两方面因素。首先,涉事双方身份的加持。一方面,马金瑜前记者的身份会让部分受众先入为主地认为其所写的文章有别于虚构创作,而倾向于相信文字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涉事两人一个是高知女性、一个是藏区农民,一边是业界美谈、一边是凄惨现实,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极易引起舆论关注、同情、疑惑、追问等情绪和思考。此外,马金瑜还利用四川“拉姆案”中“藏族”“家暴”等相似要素,将自己加上“拉姆”标签,意图获取舆论同情。其次,暗示性的语言描述,如“藏族女工大多是这样的……脸被扇肿了”“每年都有跳河寻短见的媳妇”,暗示藏族女性地位低下,被家暴是普遍现象;还有“一个村支书掂来了一桶汽油,对我们看守蜂场的工人说,两万,现在拿来”等文字,暗指自己曾受到当地村干部的威胁与勒索。这些描述看似是记叙,实则隐晦地将个人家庭的不幸上升到民族民风问题,在迅速引发关注的同时也遭到质疑有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之嫌。

 

2. “南友圈”的背后策划与助力

此次“马金瑜事件”中,从发文渠道、话题设置、朋友助力到债务声明都有“南友圈”的身影,舆情发酵的过程也暗藏着策划痕迹。据公开信息,所谓“南友圈”是“南方报业媒体人的互助社群,致力于帮助已经离开或者即将离开传统媒体的人,更好地完成职业转型”,创始人苟骅在深圳成立了南友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个“拉姆”》的首发渠道是自媒体“真实故事计划”,其公众号运营公司的实控人雷磊,也是南方周末前记者。马金瑜债务事项处理的声明人中,喻尘、秦轩、吴珊、孙旭阳、金杜均为南方报业前媒体人,其中金杜还是上述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21年第6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牛佳宇


编辑:刘音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