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两会热门涉法议案建议提案梳理

2020-06-11 13:24:18 来源:法制网
分享:
-标准+

□ 法制网 车海星 王淳

今年两会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之际召开,备受舆论瞩目。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自52112时至52824时,与全国两会相关的媒体报道144万篇,微博669万条,微信文章38万篇。微博话题“#两会#”“#全国两会#”等阅读量累计达274.8亿次。面对特殊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围绕疫情防控和社会热点展开,其中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社会治理法治化、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关键领域立法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受到较多舆论关注和讨论。

 

■ 聚焦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依法战疫”、国家公共卫生日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两会中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代表议案数量最多,约占议案总数的1/4。不少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上。例如,疫情初期,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陆续出现防疫物资短缺困境,导致哄抬物价、非法经营的违法行为产生,引发公众不满。这一问题暴露出我国现有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的短板。政协委员皮剑龙、谢文敏在提案中呼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制度。针对疫情反映出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管理层级多、应急反应能力不足的现状,政协委员王松灵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常态管理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模式,明确国家及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职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应由国家直接负责。

与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对应的,还有公共卫生安全法律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此,部分律师界代表委员从多个方面提出修法建议,呼吁“依法战疫”。其中,人大代表黎霞、韩德云建议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提出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法中应重点降低疫情公布主体的门槛,在传染病防治法修法中需简化传染病疫情信息层层上报的流程等。针对此次抗疫过程中的政府征用乱象,政协委员吕红兵、人大代表刘守民等人建议:一是对现行法律法规中应急征用内容予以完善和修正,严格限制征用主体的范围;二是建立完善的补偿及赔偿机制,明确补偿与赔偿责任。

参会的代表委员还呼吁从精神层面唤起公众对公共卫生知识的关注,增强以国民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理念深入人心。为此,人大代表陈静瑜、冯艳丽,政协委员岑旭、朱征夫等人建议把武汉封城的123日设立为“国家公共卫生日”。这一建议获得了舆论高度认可,被认为有助于“尊重历史,留存记忆”,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4亿。

 

■ 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惩罚话题高热

关键词:从业限制、提高性同意年龄、降低刑责年龄、设立虐待儿童罪等

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频发,恶劣情节刺激公众敏感神经,要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与严惩未成年人犯罪的呼声不绝于耳。为回应舆论关切,2019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该议题,推动相关话题高热。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预防未成年人被性侵话题热度最高,相关议案、建议和提案多涉及限制性侵者从业、提高性同意年龄等内容。例如,人大代表刘希娅关于未成年人相关工作岗位拒录有性侵案底者的建议经媒体报道后,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话题阅读量高达7.5亿次。网民普遍认为这一建议十分必要,“@中国新闻周刊”发起的相关投票中,有超过97%的网民表示支持。人大代表朱列玉、蒋胜男则聚焦未成年人性同意年龄,建议提高至16周岁,朱列玉还特别强调信赖关系中的性同意年龄需提至18周岁,其他一般情况提高至16周岁等。也有媒体评论指出,提高性同意年龄应尽早提上日程,但落下的“性教育”也应及时补上。与该话题相关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5亿人次。

在涉未成人保护议题中,虐待儿童和校园霸凌也较为常见。此次两会相关议案、建议和提案在舆论场中具有较高的关注度。面对近年来屡屡曝出的监护人虐待儿童事件,黄西勤等46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细化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干预条款,建立国家监护制度。人大代表王静成呼吁单设“虐待儿童罪”,建立虐童罪犯罪黑名单,舆论称赞该建议“让处罚有法可依”。人大代表李亚兰、政协委员李贤义聚焦校园霸凌多发现象,建议细化惩治标准、建立专项治理校园暴力的司法制度。值得注意的是,两会结束后,最高检、司法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未成年人的重视,从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话题热度持续。

未成年人保护总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话题相伴相生。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频发,给舆论留下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严重的观感。最高检在日前发布的五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中提到,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回升。今年两会期间,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陈建银、肖胜方等多位人大代表建议下调未成年人刑责年龄起点,获得舆论高度关注。其中,陈建银建议将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调整为14周岁,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调整为12周岁。多数网民认可该建议,认为有助于形成震慑作用。人大代表陈海仪从防控未成年人犯罪角度出发,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替代制度,通过增加监护人严加管教的法律强制性、对低龄涉罪未成年人佩戴手环等举措,保证其得到有效监管。

除上述内容外,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政协委员朱永新呼吁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对未成年人的分级监管。此建议赢得多数网民认可,被认为可行性高。此外,人大代表柴会恩关于立法监管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建议引起争议,被质疑“治标不治本”,有网民认为,与其立法,不如在打赏功能设置上下功夫等。

 

■ 社会治理法治化议题折射舆论共识期待

关键词: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禁止虐待动物、个人信息保护、严惩“袭医”、治理“假货洼地”等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20年第17、18期)


编辑:王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