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清晨六点,贵州省都匀监狱的走廊被一串坚定的脚步声唤醒。脚步声的主人,是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休的民警宋志东——同事们亲切称呼他“老宋哥”。从警38年来,他扎根高墙之内,以“尽心、真心、耐心、平常心”的“四心”准则坚守岗位,用平凡日常书写动人坚守,成为监狱里温暖又坚实的“定盘星”。

图为宋志东工作照。
在同事眼中,宋志东从没有因资历“搞特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工作经”。手头工作一收尾,当别人还在歇脚时,他已穿戴好单警装备开始巡查,“别嫌巡查烦,‘要我巡’得变成‘我要巡’,这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每次与年轻民警一同巡查,他总会反复念叨这句话。
年轻民警们都盼着跟他值班,遇到罪犯情绪波动、突发矛盾等情况,宋志东总能第一时间沉着到场,带领大家拆解问题、妥善处置。他从不用言语说教,而是以“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帮一把”的行动树起标杆,让安全感在团队中传递,也让“责任”二字深深扎根在年轻民警心里,将日常巡查的“重复”淬炼成沉甸甸的责任。

图为宋志东工作照。
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尽心,面对新挑战时,宋志东更以一颗真心潜心攻坚。担任监区干事后,各类报表台账、数据统计成了他的“新课题”,五十多岁的他面对电脑时,连基本打字都生疏,更别提复杂的公式。可这个“倔老头”偏不信邪,休息时对着键盘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练习,遇到不懂的操作就反复琢磨教程,上班时还拉着年轻民警“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复制粘贴”到“函数计算”,一点点攻克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硬是从“电脑盲”练成了同事口中的“办公能手”,整理的台账条理清晰,填报的数据从不出错,用行动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也让年轻民警明白,所谓“困难”不过是需要多一分决心与坚持的“必经之路”。
“穿警服、顶警徽,咱既是执法者也是守护者。”有着38年从警经历、27年党龄的宋志东,始终以耐心坚守本心,做高墙里的“引路人”。面对罪犯,他用“耐心”换“真心”:有罪犯因思念家人情绪低落,他就拉着对方坐在操场边聊家常、话牵挂,帮着疏解心结;有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对未来迷茫,他便翻出政策文件逐条解读,结合自己见过的改造成功案例,帮对方规划出路。“人栽跟斗了,咱就帮着扶起来;路走歪了,咱就给指明方向”,这是他教育改造罪犯的“上策”。
38年来,他兢兢业业引导无数罪犯认识错误、重塑自我,不少人刑释后还会写信向他致谢,让“改造”不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重生之路”。

图为宋志东工作照。
对待工作尽心尽责,对待名利,宋志东则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甘做不追名利的“老榜样”。每次评优评先,他总习惯性“往后躲”。今年年初的监区推荐会上,面对大家的提名,他又一次摆着手推辞:“年轻同志更需要肯定,他们比我辛苦。”“对‘名’要平和,对‘位’要淡泊,对‘利’要知足”,这句话是他豁达心态的写照。即便临近退休,宋志东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到岗的习惯,提前检查巡查安全隐患,梳理当天的工作清单,仿佛要把38年的经验都揉进最后几个月的坚守里——同事们都知道,他舍不得这片奋斗了一辈子的阵地,更舍不得那枚熠熠生辉的警徽。
宋志东的从警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耀眼夺目的荣誉,却像监区那盏长明灯,温暖而坚定。它照亮了年轻民警的成长路,也映照着高墙内无数人重归正途的改造路,用38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监狱民警的初心与担当。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