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结构日益呈现年轻化、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普法方式在覆盖广度和渗透深度上逐渐显露出不足。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普法实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敏锐地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只有顺应传播趋势,创新普法形式,才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法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对此,碧江区融媒体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整合媒体资源,精心谋划构建“碧江区普法宣传网络阵地”。早在2021年初,该中心正式开通了“碧江融媒-肥尧尧”抖音账号,积极探索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新型普法路径,有力推动全民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精准定位IP人设,塑造亲民普法形象
据了解,“肥尧尧”团队深入钻研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算法规则,从人物形象、性格设定、语言风格三个关键维度,着力塑造差异化的IP。主角“肥尧”以圆润憨厚的外形、幽默接地气的性格亮相,身着日常工装或休闲装,给人以亲切之感。在语言风格上,摒弃了生硬的说教方式,采用碧江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独特形式,既保留了地域特色,又确保了传播的广泛度。
团队秉持“不说空道理、不讲乏味条款”的原则,将“肥尧”定位为“一名公职人员”“身边的普法伙伴”,通过展现其在工作生活中的糗事、趣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普法内容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的转变。
创新内容呈现形式,增强普法吸引力
“肥尧尧”团队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剧情场景,通过小剧情演绎和情景模拟,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法治知识。在“肥尧升职记”系列普法短视频中,围绕“肥尧”这位普通工作人员与“橘长”领导之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职场小故事。揭露体制内贪腐不正之风的同时,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通过情节轻松掌握法治概念,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此外,团队巧妙地将搞笑元素融入法治传播。通过夸张的表演、诙谐的台词和魔性的背景音乐,把严肃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轻松的娱乐内容。在“廉洁月饼”“索贿行为”等普法视频中,“肥尧”以搞笑、滑稽的状态演绎如何巧妙帮助“橘长”避开贪腐、贿赂陷阱,既达到了警示效果,又让观众在笑声中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记忆。
构建全链条运营机制,保障内容质量与传播
碧江区成立了由融媒体中心记者、法律专业人士、短视频编导组成的专业创作团队,并建立了“选题策划-剧本创作-法律审核-拍摄制作-发布推广”的全流程机制。每周定期召开选题会,结合时事热点、节气节点以及群众关切确定主题。春节前聚焦“电信诈骗”,清明关注“森林防火”,中秋国庆聚焦“干部吃拿卡要”,升学季关注“违规操办酒席”等,确保内容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团队借助抖音后台数据,深入分析用户画像、播放完成率、互动率等指标,并据此动态调整内容策略。例如,发现25-40岁女性用户占比较高后,及时增加婚姻家庭、财产分割等主题内容;鉴于“肥尧升职记”系列视频点赞量高于平均水平,持续打造IP衍生剧情,形成丰富的内容矩阵。
联动多方资源,拓展普法传播矩阵
碧江区积极推动政企媒协同发力,与区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建立合作机制,邀请法律专家参与剧本创作,提供专业案例支持;联合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普法进商区”“法治进校园”活动,将短视频内容转化为线下宣讲素材,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良好格局。
在传播渠道方面,除抖音主账号外,“肥尧尧”还同步在微信视频号、快手、微博等平台开设账号,并根据各平台用户特性灵活调整内容形式。微信视频号侧重发布长剧情版普法内容,快手平台强化方言特色,真正实现“一次制作、多端分发、全域覆盖”。
自运营以来,“肥尧尧”账号成绩斐然,累计发布普法视频50余期,获得1亿+浏览量、822.9万点赞量,粉丝数量达5.8万,单条视频最高点赞11.4万。其中,《肥尧升职记之民法典宣传短剧:夫妻共同财产》荣获2024年贵州省“网络普法看贵州”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创意奖,《“碧江融媒-肥尧尧”(抖音):巧用短视频 普法入人心》被列入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该账号的高曝光度成功实现了从“地域普法”到“全网传播”的跨越,构建起“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民普法新格局。
下一步,铜仁市碧江区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推动全民普法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实现更广覆盖。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