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遵义95岁老民警胡智义:用一生诠释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2025-05-23 15:13:4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我们入党,就是要入得实心。”胡智义说。在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75年的发展历程中,95岁高龄的老民警胡智义是那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见证人。1952年,他被分配到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老城派出所(现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成为初代民警之一,始终坚守“公安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信念,用一生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

180公里用脚步丈量责任

1955年,中央宽大处理政策传至地方,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民警胡智义肩头承载着特殊使命。匪首陈树明自首,称枪支弹药埋于金沙县,而遵义即将召开公审大会,时间只剩四天。凌晨五点,胡智义徒步踏上前往金沙的征程。当时派出所条件简陋无警车,他只能靠双腿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从旭日初升到夜幕降临,他的身影在山间小道上蹒跚前行,晚上八点多抵达金沙。尽管双腿沉重,他仍立即与当地公安协作调查取证,很快查获陈树明交代的枪支弹药、手榴弹等罪证。

公审临近,时间紧迫。材料刚收集完,胡智义次日便踏上60公里归程,体力在持续消耗中濒临极限,他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与疲惫做殊死搏斗。距公审大会剩两天时,他累得稍作歇息,几小时后天未亮又咬牙赶路。第三天清晨,曙光中他带着查实材料赶回公安局。千人公审大会上,陈树明因如实交代获宽大处理。

在核实枪支弹药埋藏地这件事上,胡智义无畏艰难,用180公里的往返,生动诠释“难也要办”的准则,彰显出超乎常人的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精神。他的精神,深深扎根在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后来民警的心底,成为派出所红色基因里熠熠生辉的一部分。

夜查烟馆的“意外”与坚持

解放初期,遵义市老城辖区仍然隐藏着部分烟馆,严重侵蚀着民众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安宁秩序。老城派出所(现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民警胡智义与同事们临危受命,毅然扛起查缴烟馆、改造吸食人员的重担。

夜幕下,老城派出所所长叶贵明带队突袭隐匿在小巷深处的烟馆。当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并果断冲入时,屋内弥漫着浓厚烟雾,环境杂乱不堪,叶贵明冲锋在前,搜查中不慎跌入粪坑,浑身污浊。但他无暇清理,在紧张氛围中继续有条不紊地搜查、取证,直至圆满完成夜查工作。事后,同事回忆起这一幕,虽忍俊不禁,可内心更多的是对这段艰苦又难忘经历的深刻铭记。

在另一次禁烟行动中,胡智义排查时发现川剧名角李俊清深陷吸食大烟的泥潭。面对执法,李俊清态度嚣张,威胁谩骂:“我可是大名鼎鼎的李俊清,你们这群小警察,谁敢动我?”但胡智义目光如炬,毫不畏惧地直视对方,斩钉截铁地回应:“甭管你是谁,只要吸食大烟,就是触犯国法,我身为公安员,今日必定依法抓你!”最终李俊清被依法查处。在销毒禁烟行动中,老城派出所端掉了一批烟管和窝点,胡智义在工作表现突抓获十多人,因此受到表扬。

从治安积极分子到公安员的成长之路

在正式成为公安员之前,胡智义是一名热忱的治安积极分子,他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众人认可,后来胡智义如愿成为一名公安员。1958年7月,胡智义因工作突出被保送到东北中央警察学校学习一年,1959年腊月二十七,临近春节,胡智义接到上级安排,前往遵义县鸭溪区金竹乡侦破一起抢劫案,胡智义二话不说,独自冒着恶劣天气奔赴金竹乡。抵达时,因临近春节,村里多数人都在筹备过年,只剩老支书能与他一同开展工作。

刚到当地,胡智义顾不上疲惫立即投入工作。深夜12点,突然接到山上一户人家被抢报案,彼时山路结冰湿滑,支书劝道:“太晚了,路又不好走,明早再去现场吧。”但胡智义深知第一时间勘查现场的重要性,坚持立刻前往。见支书犹豫,他说:“你不去就算了,帮我找三根葵花杆做火把,我自己去。”支书被他的执着打动,说:“你一个遵义来的都去,我这本地人哪能不去,走吧!”

到了案发现场,胡智义迅速封锁周边。在凌乱的现场,他发现一枚特别的脚印,是钢钉鞋留下的。顺着鞋印追踪,鞋印在一处进寨子的草丛中消失了。胡智义判断:“嫌疑人肯定在这个寨子里。”支书点头赞同:“这寨子也就十来户人家,好找!”

天蒙蒙亮,二人以查卫生名义在寨子里暗访,从村民口中得知有户人家昨晚有人外出。他们到这户人家,只有妇人在家,检查到一个箱子时,妇人神色紧张,借故拒绝打开。胡智义认为箱子有问题,与支书商议后,不顾妇人阻拦砸开箱子,里面满是新布、新鞋,与被抢的物品极其相似。妇人害怕,追问下供出丈夫抢劫事实。村支书找民兵蹲守,傍晚趁其丈夫穿钉鞋回家时将其抓获。面对人赃俱获,他很快认罪并供出十余名同伙。

尽管已忙碌一天,胡智义没有丝毫懈怠,当晚就将其余十二名嫌疑人全部抓获。经审讯,这些人正是他要侦破的抢劫案嫌疑人,且还涉及另外两起未破抢劫案。支书高兴地说:“胡警官,要不是你坚持当晚去现场,鞋印被破坏,这案子可破不了,我真佩服你!”此时已是腊月二十九,距离领导规定的破案期限仅剩一天。胡智义顾不上两天两夜未合眼的疲惫,押解十三名嫌疑人步行30公里连夜赶回鸭溪。回到队里,领导既表扬他坚持不懈又批评他太冒险,这次案件让他汲取教训,在日后工作中,不仅注重破案,更懂得保护自身安全。

如今,95岁高龄的胡智义,每日坚持看报、学习,心心念念着派出所的发展。他常拉着后辈民警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一定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胡智义的故事,是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更是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忠诚坚守的鲜活例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民警,在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从警路上,坚定不移,砥砺前行。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