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律师频道>>   行业规范>>
“法援礼包”兜牢民生底线
江苏法律援助服务品质与群众满意度持续跃升
发布时间:2022-03-30 09:37 星期三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2021年年底,得知江苏省张家港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在招募援助律师,上海汉盛(张家港)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恒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实习律师后,我曾去法援中心跟班实习,收获颇丰,这对我们青年律师来说是绝佳的实践机会,可以接触到更多当事人,这番经历也督促着我在法律道路上走得更远。”朱恒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构建法援律师准入机制是江苏省司法厅在全省范围内推出的“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的尝试之一。2021年以来,江苏全省司法行政机关以按时保质完成“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拓展工程,覆盖人群达到8万人”民生实事项目为目标,聚焦发放“法援礼包”,多策频出,着力拓展事项范围、覆盖人群,促进服务品质和群众满意度持续跃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7万件,比2020年同期增长14.4%,常住人口受援率为万分之14.99,接待解答群众咨询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7.2%,第三方评估受援人满意率95%。

做实做细提质量 从“实习”走向“名优”

2021年6月,张家港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实习律师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实习两周,打造实习律师实践新模式,为法律援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储蓄人才力量。同时,张家港市司法局还研发法援考试系统微信小程序,编写涉及相关业务知识的题库,考试通过才能正式上岗。

“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律师将不予录用;对于特别优秀但执业未满一年的律师,会安排一定的‘试岗期’。试岗期结束并执业满一年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法律援助律师。此外我们还实行‘差额补贴’发放模式,倒逼法律援助办案人员提升办案质量。”张家港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琴说。

法律援助惠民生,名优律师来支撑。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受援人提供高品质的法律援助服务,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持续深化实施“名优工程”,用好名优律师团和专业律师库,优选办案力量,鼓励支持“大律师”办理“小案件”,2021年全省名优律师办案46763件,占案件总量37.2%。各地还积极选拔资深律师组建专业团队,参与案件办理全过程,其中宜兴选拔34名资深律师组建专家律师团参与办案、咨询以及质量评估,南京则公开遴选30位资深律师组建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律师团,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

同时,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让困难群众尽享“法援福利”,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培育优秀后备力量路径,除了苏州推出实行律师进法援中心学习实践制度外,常州市钟楼区依托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至村居“第一线”;连云港组建28支志愿服务团、精选56名资深援助律师、定向培养110名志愿从事法律援助的新人,仅2021年就办理近2600件法援案件。

“我们还不断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制定了省地方标准《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明确咨询接待、案件受理和办理、结案归档、质量监管等方面要求。”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芦学林告诉记者,此外还细化案件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目前《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标准文本已正式向社会发布。

延伸触角强根基 从“扩容”走向“增效”

“将法律援助站设在看守所内,我们十分欢迎,这对缓解在押人员焦虑情绪,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有什么权利义务有很大帮助,大大减轻了民警的压力。”如皋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郭锦标说。

郭锦标曾在如皋市看守所工作数十年,据其介绍,如今在押人员可以借助智能手环向民警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民警会根据其申请按照程序和规定条件为其提供帮助。“即便不符合援助条件,我们也会收集在押人员法律需求,定期邀请法律援助律师来看守所进行法治宣讲。”郭锦标说。

事实上,不仅在如皋。江苏全省各地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强化基层工作站的实战功能,目前已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785家,2021年代收法律援助申请1.6万件,占申请类法律援助案件的18%。

宿迁市宿豫区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在上法治课、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免费为来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选取不同内容开展专题法律讲座,为符合援助条件的群众主动指引。2021年,通过村居法律顾问指引办理的援助案件245件,占全年民事案件的50.1%,援助案件数量和质量同步上升,受援群众回访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依托于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等,进行实地走访、定向联系、主动推送,通过早期介入机制引导有需求的困难人群知晓、运用法律援助,并积极开展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将更多事项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芦学林说。

苏州、南通、盐城、镇江、泰州以及南京溧阳、宜兴、扬中、常州天宁等地积极开展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2021年办理试点案件4199件,涉及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多种类型,全方位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跑出了便民惠民“加速度”。

协作联合共发力 从“独唱”走向“合唱”

2021年6月,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尝试简化法律援助手续,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与律师会见谈话一次性完成,目前已成功受理20起。泰州、常州钟楼、宿迁宿豫等地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协作“宽度”,结合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与法院、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农民工欠薪案件法律援助审理“绿色通道”举措。

这仅是江苏司法行政机关着眼法援惠民、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和叠加效应的尝试之一。连云港与南京海事法院连云港法庭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海事诉讼法律援助衔接的工作办法(试行)》;常州加强与市应急局、公安局、卫健委协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服务团”建设;镇江印制《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协调两级法院将告知内容纳入当事人诉讼须知;如皋加大与法院、仲裁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诉讼、仲裁当事人法律援助告知制度,全年诉讼、仲裁前法律援助告知率分别达到73%、87%。

“我们还联合省高院在全国率先探索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试点,将诉讼实施能力较差当事人纳入范围。”芦学林介绍,协作联动,共同发力,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同行评估方式加强日常监督指导,用实招破解难题,成效显著。目前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较上年同期增长87.5%,服判息诉率较普通案件提高20个百分点,有效促进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全方位回应群众诉求,江苏还积极打造智慧法援体系,推动省内异地法律援助申请和转交机制构建,并积极推进跨省域法律援助共建合作,2021年共办理异地协作案件75件,其中,跨省协作案件27件,省内跨市协作案件48件。

记者了解到,江苏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将进一步提速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全面健全援助对象精准发现机制,完善受援人信息库,深入实施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推动在线办案系统和人工智能运用,逐步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推动“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深化法律援助指派工作改革,以更科学精准的方式动员更多资深律师、优秀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将法援惠民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责任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