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智能网联技术论坛”在京举行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迎来变量机遇与挑战并存

7月20日,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智能网联技术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汽车智能网联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作为新一轮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核心引擎,智能网联技术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推动着数万亿元的汽车产业升级转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表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接近700万辆,占全球产销量的2/3。全球前10名的新能源整车汽车品牌当中,有6家是中国品牌。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专利总量占全球专利总量的7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续合元表示,目前L2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市场普及期,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重点开展示范运营。截至2022年,我国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过900万辆,渗透率达到34%,L4级别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2022年,前装标配车联网功能的乘用车比率大概是70%,其中前装5G的大概41万辆。

闫建来表示,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产业是现代技术的载体平台和牵引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策源地。以网络技术和精准地图作为共性支撑技术,“车、路、云、网、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无人驾驶才能成为未来可靠的现实。

作为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创新先导区,北京市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力争突破7000亿元。7月7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申请。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遵循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架构而建成的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园区--太和桥智慧园区在北京投用。

包括感知、通信、计算、定位、安全、地图等技术在内的车联网系统,需要通过通信、智能道路、算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推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表示,接下来,北京市将以“241+”等规划部署,加快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主动标识载体,在车联网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京津冀范围跨厂区、跨系统、跨区域的全流程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绿色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全面保障网络环境安全可信,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向“高效、绿色、安全”方向持续发展。

随着ChatGPT掀起新一轮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热潮,或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加速变量之一,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并存。

新石器无人车首席营销官刘明敏认为,ChatGPT作为软件型人工智能,模型更加清晰,训练起来也会更加快速。大众问问CEO张人杰认为,不管是人机交互,还是自动驾驶,或是其他的智能模块,在智能汽车产业链里,都会很大程度上受益于GPT技术的发展。零念科技创始人兼CEO 柯柱良表示,大模型应用后,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可能会驶入一个新的纪元,借助于大模型或能实现L4、L5技术落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也会有很多的风险挑战。柯柱良表示,如何监管实施以及监测大模型在车上做出的行为判断是否可控、安全,目前尚无相应的方法论、系统论。刘明敏认为,自动驾驶的逻辑和大模型可能存在差异,无人车在路面行驶时会面临众多问题。

除了大模型自身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外,大模型高算力成本因素,也导致目前大模型很难被应用到更多车型。此外,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等痛点,也制约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对此,张人杰表示,推动大模型应用,应和业内头部大模型厂商加强合作。刘明敏则认为,实现商业化大规模落地,需要具备政策和路权的支持、产品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论证的闭环等条件。

“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深度变革期,需要各产业参与者高度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技术,共同向着低碳、零安全的美好未来奋进。”闫建来说道。(哈建伟)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