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23中关村论坛闭幕 共发布30余项原创性 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

法治网见习记者 哈建伟

5月30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在北京闭幕。论坛共发布30余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近千项最新成果参展,签约项目共计129项,签约金额超过810亿元。

据了解,此次中关村论坛,共设置6大板块,举办了150场活动,超过200余家外国组织和机构参与论坛各方面活动,19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与机构承办13场平行论坛,并在法国、白俄罗斯举办2场海外平行论坛。论坛举办期间,共有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新创业者现场参加会议,1160余名嘉宾发表演讲,近8万名社会公众参观展览。据不完全统计,签约项目共计129项,签约金额超过810亿元;发布招商引资项目152个,预计投资总额达1430多亿元。

此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中关村论坛。论坛主会期期间,共发布30余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近千项最新成果参展。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多功能系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基于量子计算机和云计算技术、展现量子计算综合性能的量子计算云平台Quafu等技术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迸发的活力。

闭幕式上,《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实施方案》围绕突破关键技术、夯实底层基础、构建产业方阵、推动场景建设、构建创新生态五大方向,提出16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若干措施》则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和监管五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将为通用人工智能理性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