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声音

别让网络暴力污染虚拟空间

近日,两则关于网暴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则是曾开着拖拉机自驾到西藏旅游的山东网红“管管”去世。其妻发布视频称,“管管”是因为不堪黑粉网暴而选择喝农药自杀,目前警方已经针对此事立案;另一则新闻是24岁的浙江杭州女孩郑灵华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导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据其好友称郑灵华现在已经离世。

两条鲜活的生命因网络暴力而凋零,让很多人既激愤又惋惜。事实上,因网络暴力致人死亡的情况已发生过多次,从刘学州因寻亲被网暴后自杀,再到女教师上网课被“爆破”导致猝死,网络暴力给受害人带来的伤害远远超乎了许多人的想象。

一方面,网络暴力虽然不会像现实中的暴力那样会对受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伤害,但是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另一方面,网络暴力很可能会持续发生,不间断地带给受害人痛苦,一旦受害人不堪忍受,就很容易引发“次生伤害”,就如同上述事件中的几名受害人一样,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网络暴力的侵扰。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暴力一旦发生,极易引发“破窗效应”,引来其他人仿效跟进,甚至变本加厉,从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可以说,网络暴力无异于洪水猛兽,已成为互联网的一大顽疾。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曾多次就网络暴力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加之一些施暴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而受害人要进行维权则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未必能成功。因此网络暴力事件仍不时发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恶语的伤害或许不大,但一句句恶语相互叠加后,就会汇聚成惊涛骇浪,将一个无辜的生命吞噬。当悲剧接连发生后,施暴者就算用“开玩笑的”“无心的”“她能发出来我为什么不能评论”等言辞为自己辩解,但也显得苍白无力。所以,真诚地希望每个网民都能多一份理性和善意,少一些恶意揣测和恶评,共同呵护风清气正的网上家园,别让网络暴力污染我们的虚拟空间。(常鸿儒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