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互联网法治频道>>要闻>>
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体系
多学科融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人才
发布时间:2019-10-16 12:54 星期三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 晓

□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艳清

在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数量缺口高达70万,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40万。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说:“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目前每年网络安全学历人才培养数量不足1.5万。”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前景究竟如何?《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出台措施培养人才

近年来,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一系列重要举措相继出台。

2015年6月11日,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首次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人才问题进行规定,其中指出,“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2017年8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共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入围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在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上,第二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高校名单正式公布,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四所高校入围。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李建华教授认为,将“网络空间安全”设为一级学科,以及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举措也适应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东岱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实际上,在将“网络空间安全”设为一级学科以前,也有一些高校设立了网络安全本科专业,少数高校招收网络安全硕士研究生,包括培养博士研究生。但总体来看,之前一些高校设置的网络安全专业,不成体系也没有如此大的建设规模,有的高校将网络安全专业设置在计算机专业之下,有的高校将其设置在通信专业下,还有的高校设置在其他学科之下,比如某知名大学将网络安全专业设置在数学系。这一阶段的网络安全教育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各大高校按照各自的理解设置网络安全专业和方向。

另据了解,将“网络空间安全”设为一级学科之后,不少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学院,截至今年5月,已经有42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或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李建华认为,各高校应该尊重办学规律,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而不是因为学科重要便去成立学院,特别是现在有的综合性大学在某些专业师资比较紧缺。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需要根据各个高校的特色和特长,围绕网络安全总体战略来做好规划。

“尽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但实际上还是要依靠高校自身的资源、师资团队、课程体系。高校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特点,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学院这一名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教学品质。”李建华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突出专业特色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出席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时介绍,目前国内已开设5个与网络安全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与对抗技术、保密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全国布点233个。2018年,五个专业共招收本科生9231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259人,增长率15.8%;招收硕士研究生30208人,增加9289人,增长率44.4%;招收博士生4851人,增加728人,增长率17.7%。

刘昌亚还谈到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生产环境约束,理论实践脱钩,迫切需要建立高仿真的网络空间安全平台;校企合作不足,复合人才缺乏,普通企业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培养也重视不够,网络安全企业则往往没有直接的场景业务,导致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够。

今年九月开学之后,孟俪(化名)开始了她高校生涯的第六个年头。从东北大学本科毕业后又来到北京读研究生,其间她一直就读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目前开始专注于写论文。

孟俪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业界人士,进一步激发自己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探索、实践的兴趣,也希望学校能够安排学生去一些网络安全企业实习,锻炼动手能力。

林东岱认为,网络空间安全作为一个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脱离实际单讲理论是一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目前的网络空间安全教学体系中还有所欠缺。

林东岱建议,教授网络空间安全课程的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针对现实案例的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现在已经有些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安排更多的实践课程。

“一个学科的建立不是易事,网络空间安全作为一级学科刚刚设立几年,还处于发展状态中,而各个学校基础不一样。同样是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有的高校原来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比较多,相关课程就能顺利开设起来,有的高校人才储备少,相关课程设置也就比较弱。通常情况下,高校基本按照师资状况来开设课程,整个教学体系无法完全统一规划。”林东岱说。

林东岱认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要开什么课、哪些课是基础,哪些课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哪些课与专业本身的特点有关,都需要全盘考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涉及方面太多,又处于发展初期,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处在一个摸索阶段。现阶段,很多高校基本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师资力量排课。为了建设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在各大高校正朝着探索整体统一的教学规划的方向发展。

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为例,其前身是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创建于2000年10月,此次入选为第二批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高校也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

李建华认为,无论是团队建设、人才引进、教学科研体系,还是营造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发展的内涵和文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要靠慢工出细活,除了沉下心来扎实练好内功之外,还需要比较好的硬件设施、学术氛围、科研环境、社会服务等作为支持,从不同层面推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

李建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在多专业、多领域发力。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通信、电路、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都存在深度交叉和融合,网络时代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体现这种交叉和融合的趋势,还要把社会实践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大到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隐私泄露、支付安全等具体问题,都与网络安全有关。鉴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全面性、复杂性,需要各个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去定位自己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特色和特点,将社会责任和国家战略相结合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生命力的源泉。”李建华说。

普及网络安全教育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教育只通过高校去推进是不够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青少年教育都可以成为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李建华说,“普通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滥用,不会成为网络安全漏洞受害者;在网络支付领域,网络平台要确保财产安全;青少年需要健康、绿色、清朗、积极向上的互联网环境和生态;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有很多网络安全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各界共同约束。”

李建华认为,每个公民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都必须增强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在林东岱看来,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最终会归结到个人身上,与每个人关系都很密切。人们必须知道危险来自于何处,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效避开这些问题。

“有时候,很多信息是用户自身使用不当泄露的。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如果普遍得到提高,就能减少安全隐患,所以普及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很有必要。”林东岱说。

对于如何普及网络空间安全知识,李建华认为,普及网络空间安全知识也有赖于专业人士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全社会理解专业知识。

林东岱建议,普及网络空间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安全观,让人们对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有客观的认识,能正确对待,不要涉及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就感到畏惧恐慌;另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让人们知道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何在,为何存在,从而避开风险。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界线,用户在注册账号需要填信息时,就无法判断网络平台有没有权利以及有没有资格收集这些信息。此外,收集之后信息存储是否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安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关于信息使用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所欠缺。”林东岱说。

责任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