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互联网法治频道>>要闻>>
何必和微信硬碰硬 开辟新战场或是更优选择
发布时间:2019-01-23 10:07 星期三
来源:科技日报

陈永伟

行业观察

或许,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没想到,就在他《2018微信公开课Pro》后不到一周,就有三家公司向他一手“孕育”的微信,发起了挑战。

近日,云歌人工智能、字节跳动和快如科技三家于同一天发布自家社交产品,成为了IT圈近来最热的新闻。一时间,本来大局已定的社交软件市场烽烟再起。

旧挑战者为何失败

在当前的社交软件市场,微信几乎处在一家独大的地位。根据微信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微信月活用户数已达10.82亿,日均约有450亿次的信息量、4.1亿次音视频呼叫,用户的人均通讯录好友比3年前增加了110%。如此骄人的成绩,不要说在社交类产品领域难觅对手,即使在所有应用中也可谓独一无二。

由于微信牢牢地把持住了人们的社交窗口,因此它就成了一款人们难以离开的软件,这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一旦腾讯发现了某一风口,就可以借助微信迅速地抢占用户、取得市场,对竞争对手实施降维打击。例如,在对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过程中,支付宝本来占有十分明显的先发优势,但腾讯凭借微信的支持,在很短时间内就夺下了这一市场的半壁江山。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准操作系统”,所有其他的软件都必须通过它来接触用户。由于这一特征,腾讯可利用微信对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有力的遏制。在不久之前的“头腾大战”中,微信的这种力量就得到了彰显。

对竞争对手而言,腾讯手里的这种力量既让他们害怕,也让他们眼馋。于是,不断有对手试图挑战微信。这些“挑战者”中,既有阿里巴巴重金打造的“来往”,也有红极一时的“子弹短信”,但它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产品都太像微信了。作为一款社交产品,微信拥有的最大壁垒是网络外部性。这种性质决定了,当它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规模后,即使新进入的竞争者在产品质量上与之持平,甚至略有优势,也无法占领市场。而过去的这些“挑战者”们,恰恰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它们大多数采用了和微信类似的设计,只在一些具体的功能上给予了加强。因此,它们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新挑战者能否成功

不过,在腾讯一家独大的同时,社交软件市场依然充满了机会。事实上,微信做的主要是强关系社交,其呈现形式主要是文字,目标用户主要是中年以上人群。并且随着微信用户的急速扩展,微信在维护强关系上能力有所减弱。以上这些特征,使得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避实击虚,在微信照顾不到的地方开辟、占领一块新的市场。

这次挑战微信的3款软件,基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功能和定位上都故意和微信区别开来。

云歌人工智能发布的产品马桶MT在用户目标定位上就和微信不同,它主打的是陌生人社交,针对的是现代人需要排挤压力,而对熟人却无法宣泄的痛点。整个产品设计十分简洁,只有“话题”和“聊聊”两个板块。用户可采用图片、语音和文字参与这两个板块的对话,所有对话内容在1个小时后自动消失。

应该说,马桶MT确实抓住了用户的某些痛点,并且避免了和微信的竞争,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吸引一部分用户。不过,这个产品的问题也很明显。由于其产品属性,马桶MT很可能会成为传播负面信息的工具。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云歌方面似乎还缺乏相应的治理方法。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那么马桶MT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快播。

字节跳动推出的产品多闪主打的是短视频社交。在设计理念上,这款产品强调了降低社交压力、强化熟人关系。具体来说,多闪推出了“随拍”功能,将短视频作为主要的交互内容之一。与其他社交软件不同,它取消了点赞和评论功能,但加入了“谁在关心(看)你”功能,允许用户看到谁浏览了自己的视频。此外,多闪还设计了很多新的交互功能,例如视频红包、个性化表情包等,让交互变得更生动。

总体来看,多闪的卖点主要是视频,这一点主要是用字节跳动的优势来对抗腾讯的短板,颇有“田忌赛马”的智慧。而在目标群体上,其主要针对年轻人,因此也和微信较为不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5G商用,视频在传播上的优势将会不断显现,因此如果把握得当,多闪有可能成为微信的有力竞争者。

在3款新品中,和微信最为针锋相对的是,快如科技推出的聊天宝。从其发布会的介绍看,设计者应该是要将这款软件做成和微信一样的通用型社交软件,并且很多功能的设计都直接针对了微信。这款软件由几个月前红极一时的“子弹短信”升级而来,在总体架构上保持了“子弹短信”的原有风格。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其中的视频短信功能、熟朋友生朋友功能等,都可圈可点。

除了这些功能化的改进外,聊天宝还对软件的使用进行补贴。通过添加好友、挂机聊天、完成任务等方法,用户都可获得直接的现金回报。尽管这个方法十分简单粗暴,但从拼多多等产品的推广看,这个方法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此次3款新软件“围剿”微信,让沉寂已久的社交软件市场再次掀起了波澜。对于这样的局面,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乐于看到的。毕竟,我们的选择又多了。

(作者系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