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苹果供应链减碳再遭质疑

2023-11-22 11:09:23 来源:界面新闻
分享:
-标准+

在披露标准不利于公众查验产品碳足迹的情况下,供应商承诺自身整体100%可再生能源转型,有助于品牌商们在发布“碳中和”产品时,防范“漂绿”质疑。

继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对苹果发布的首款碳中和产品Apple Watch发表公开质疑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的最新追踪也显示,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减碳整体表现不佳。

11月21日,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发布《 “外包”的排放——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供应商气候行动媒体简报(2023)》,对全球消费电子行业11家头部供应商的气候行动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三星电子、富士康、京东方(000725.SZ)、歌尔股份(002241.SZ)的表现不及格(D+或F)。

图片来源:绿色和平《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供应商气候行动媒体简报(2023)》

根据绿色和平梳理,这四家企业目前均是苹果、惠普、戴尔三家电子品牌的供应商。

今年9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表《苹果产品碳中和疑云?》,针对苹果推出的首批碳中和产品——Apple Watch提出五点质疑,引发社会关注。

IPE质疑的焦点之一在于,苹果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都外包给供应商,但苹果大部分供应商尚未向社会公开披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详情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公众无法验证相关供应商或工厂是否真的使用了100%绿色电力生产“碳中和手表”。

另一方面,IPE认为,苹果有可能是通过“掐尖”的方式把清洁电力等资源集中到一个产品线上,由此让小众产品更快实现碳中和,而非真的在Apple Watch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做到了低碳。

对此,苹果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回应,没有将分配给iPhone或其他产品的电力用于Apple Watch。对于供应商的可再生能源披露问题,苹果称部分供应商需要一些时间来获取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因此Apple Watch供应链中已经承诺的一些清洁能源尚未投入运营。在此期间,苹果使用自己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来缩小差距,将制造Apple Watch的电力足迹降至零。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简报梳理了多家供应商的减排承诺及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

该简报从企业减碳及可再生能源承诺、可再生能源采购实际进展、环境信息透明度、政策倡导四个方面评估供应商的表现。

结果显示,A股“果链一哥”立讯精密(002475.SZ)由于提出了“2025年使用5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位列第一名。但其获评等级仅为C+。绿色和平表示,原因在于“立讯精密尚未明确2030年减碳目标,同时未设立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

评级在及格线以下的四家企业中,京东方和歌尔股份尚未制定任何碳中和及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信息透明度方面,两家公司对电力消费数据、范围三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的披露尚不完善。

根据简报,歌尔股份2022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为5.77%,京东方则未披露该项数据。

富士康在该评估中位列倒数第三。简报称,2022年富士康用电量近百亿度,但目前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仅为8%,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度滞后。

三星电子由于提出的净零排放和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实现时间靠后,均为2050年,且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方式减碳影响力有限,多依赖绿证等证电分离的方式,也仅获评D+。

值得注意的是,与IPE的质疑类似,该简报发现五家消费电子供应商近年的碳排放不降反增。

台积电、三星电子、富士康、立讯精密、英特尔2022年的排放量较2020年有所增加。其中,立讯精密增幅最大,排放量较2020年增加了200%以上。

记者查询发现,除苹果外,惠普也曾推出“碳中和产品”——惠普宣称其售卖的商用电脑,“在交付到客户手中时是碳中和的”。

针对这类“碳中和产品”的供应链减碳数据能否被追踪,绿色和平简报作者、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吴雪莹向记者表示,目前主流的企业信息披露规则倡议中,没有具体到产品或工厂层面的可再生能源采购披露,例如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仅细分到公司分部所在地这一级别的披露。

在披露标准不利于公众查验产品碳足迹的情况下,吴雪莹认为,供应商承诺自身整体100%可再生能源转型,有助于品牌商们在发布“碳中和”产品时,防范“漂绿”质疑。

据记者了解,消费电子供应链集聚程度较高,同一家供应商同时为多个消费电子品牌供货。当苹果等个别品牌要求供应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时,供应商仅就供货给该品牌的产品线,向品牌商承诺使用绿色电力。其余生产线不在承诺范围。

“对于消费电子供应商来说,最大的排放来自于范围二,即外购能源所产生的排放。减少这类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购可再生能源。” 吴雪莹对记者表示,2030年对实现全球1.5°C控温的意义重大,消费电子供应商在2030年完成100%可再生能源转型是践行减碳、避免洗绿的有效路径。

就上述气候行动评估事宜,记者通过书面方式联系立讯精密、富士康、京东方、歌尔股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编辑:范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