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城市治理>>滚动图>>
荒芜空地变身市民家门口的“乐园”
发布时间:2022-11-23 15:54 星期三
来源:华西都市报

居民参与花园打造。  

“爱乐园”改造前的场景。  

改造后的“爱乐园”。  

社区,是城市终端的“毛细血管”。如今,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微公园在社区出现,不仅扮靓了城市容颜,也装满了市民生活的“微幸福”。

日前,记者走进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街道晨辉社区的“爱乐园”社区公园,空地上摆着桌椅板凳,市民们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喝着盖碗茶,享受安宁的下午茶时光。

“如果是周末,这里的人会更多,也会更热闹。”晨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惠介绍,“爱乐园”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晨辉社区以“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为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引进专业枢纽性社会组织“爱有戏”,盘活公共空间资源,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空间。

11月2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报道第二站走进晨辉社区,探寻基层社区在城市“微更新”中做出的探索。

群策群力 共筑全龄友好服务场景  

“这块地的面积约6000平方米,过去曾办过日间照料中心,但由于服务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整体环境差等原因,导致无法继续运营下去。”李惠带记者来到展示板前,从过去的图片可以看到,“爱乐园”所在的地方过去只是普通民房,杂草丛生,车辆乱停乱放。

晨辉社区有6060户、15400余人,而“爱乐园”周边的小区大多数以拆迁安置房为主,一直以来,居民深受公共配套设施缺乏、居民活动空间场地不足的困扰。

如何合理利用这块空地?晨辉社区将决定权交给了周边居民,由社区党委牵头,对辖区单位、社会组织、院落党支部等单位进行走访摸排,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向全体居民和42家企事业单位征集意见,共收集问卷8200余份。

居民的需求各种各样:老年人想有个空间锻炼身体;学生想要一个可以学习、看书的空间;大部分居民想要一处风景优美的空地散步;嘉祥学校、金苹果幼儿园师生希望就近有课外实践基地……

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创新探索“社区规划师搭框架,居民全过程参与,专业团队兜底”的参与式设计思路,将收集的居民意见转化为简要的功能设计方案,融合社区在地文化,设计打造了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龄段居民提供便民、文教、社团、休闲、体育、康养等6大类23项服务。

整合运营 持续增强社区发展活力  

2021年5月,“爱乐园”对外试运营。如何运营才能持续保持社区空间的活力?李惠告诉记者,在运营机制方面,社区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这是一家成立于十年前的成都本地社会组织,如今已参与上千个社区的社会服务。

在被晨辉社区引进后,“爱有戏”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积极链接专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整合辖区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精细化的服务。

在造血机制方面,社区还盘活了众多空间。引入社区商业,以空间换服务,平台引组织、项目推活动为运行方式,以公益+市场双向互动发展,用低偿+收费的服务模式实现造血可持续。

在“爱乐园”的全龄美育中心内,成都玄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洪艳正在整理盲童绘本。“我们服务中心是今年10月入驻的,主要关注一些视障儿童及家长的需求。”洪艳告诉记者,中心在每周六下午都会举行3场视障儿童的专场活动,包括音乐会、素养提升等活动。

不仅仅是针对特殊儿童,记者在现场看到,全龄美育中心内还有幼儿活动空间,能全天12小时为儿童提供母婴、游乐、阅读、绘本、科普、自习、音乐等开放服务。枢纽型社会组织还定期举办艺术节、集市、文化节等特色空间品牌活动,持续为空间注入创新活力。

共建共治共享 院落间长出“口袋花园”  

重塑的空间以及高品质精准化的服务,为晨辉社区周边居民带来了新的体验。如今,这里不仅拥有儿童游乐设施、乒乓球场、自由运动场等场地,还有自习室、音乐室、共享会议室、大面积的全玻璃美学空间,兼顾了市民多种需求。

在乒乓球场上,市民正挥洒汗水。“每天早上7点半,乒乓球场上就围满了前来锻炼的市民。”李惠说。

在“爱乐园”内,还有一处种植了中草药、蔬菜、花卉等生态作物的“口袋公园”。“市民可以认领其中一小块土地,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李惠指着旁边的几块菜地介绍:“这些菜地由辖区内的几所幼儿园负责管理,作为课外实践基地使用。”

如今,“爱乐园”里有街道社会工作站、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孵化中心、居民议事平台,还有社区便民服务站,是集民生服务、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平台,各主体在晨辉社区党委的综合统筹下,以共建共治的方式协力推进社区治理。

“我们还在不断收集整理居民的需求,未来还将考虑打造具有便民功能的社区食堂。”李惠说,未来,晨辉社区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记者 罗田怡)

责任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