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论坛举行
热议“中国仲裁2022方案”共谋仲裁发展大计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日报仲裁发布时间:2019-04-23 11:26:59

核心阅读

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目标,司法部确定的重点任务是:第一,全力支持和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仲裁中心;第二,实现仲裁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第三,推进互联网仲裁、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第四,全面清理整顿影响行业发展秩序的问题;第五,开展仲裁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综合改革试点;第六,启动仲裁法的修改工作;第七,加快筹建中国仲裁协会。

 法制网见习记者 买园园

4月20日,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后,仲裁界所举办的一次大型研讨活动,可谓恰逢其时,意义特别。

论坛就如何落实推广《若干意见》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就“改革创新仲裁制度”“开放发展仲裁事业”“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仲裁界应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以积极的姿态、创新的精神,改革创新仲裁制度,不断完善仲裁机制,充分发挥仲裁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新局面。

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中欧校友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协办。

明确七大重点任务

《若干意见》作为我国仲裁法颁布实施20多年以来,首份以两办名义印发的仲裁工作文件,不仅为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国仲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工作处处长石海分享了司法部在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进中国仲裁事业改革发展方面的工作安排。此前召开的全国仲裁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研究仲裁发展规划,使仲裁工作与国家整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明确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目标,实施“中国仲裁2022方案”。到2022年,立足中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仲裁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仲裁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仲裁案件的快速结案率、调解和解率、自动履行率显著提升,仲裁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全球性、区域性的中国仲裁品牌基本树立,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首选率显著提高,仲裁成为民商事纠纷解决的重要手段,党委领导、政府组建、机构独立、行业自律、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的仲裁工作新格局全面建立,仲裁法律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制度。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任务是:第一,全力支持和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仲裁中心;第二,实现仲裁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第三,推进互联网仲裁、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第四,全面清理整顿影响行业发展秩序的问题;第五,开展仲裁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综合改革试点;第六,启动仲裁法的修改工作;第七,加快筹建中国仲裁协会。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

我国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司法的有力支持、协助和监督。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人民法院要积极支持仲裁事业发展、改革完善司法监督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高级法官马东旭认为,支持和监督是人民法院对仲裁进行司法干预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从现代仲裁的发展历程来看,法院弱化对仲裁的干预、强化对仲裁的支持,是一大国际趋势,我国法院强调的监督本身就是为了纠偏,其目的更在于支持。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整体部署要求,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发布五项司法解释、六项司法政策文件、依法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和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等措施,加大了监督仲裁的支持力度,有效规范人民法院行使仲裁司法审查权,努力营造支持仲裁的司法环境。

马东旭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全面落实中央精神,严格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司法支持监督仲裁的各项工作机制,提升仲裁公信力,进而推动仲裁事业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首先,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精神,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仲裁制度的改革部署。

其次,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司法监督仲裁的体制机制,遵循仲裁规律,维护仲裁的中立性、自愿性、公正性和公信力。

再次,支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仲裁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部署中提供司法服务的作用。

最后,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包括“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四个有关涉外商事和海事的升级完善审判平台。

改革内部治理结构

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也是论坛的热议话题。《若干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姜丽丽说,要推进仲裁机构“深化改革”,首先需要厘清仲裁机构的法律属性。

《若干意见》对我国仲裁机构的性质予以明确。《若干意见》指出,仲裁机构是为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法人。

对此,姜丽丽认为,这一明确的法律定性符合《民法总则》关于法人分类与仲裁立法的原则,可以指导仲裁机构改革自身组织架构,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仲裁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仲裁机构该如何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上,海南国际仲裁院分享了其在推进机构改革和完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做法。

据介绍,2018年7月29日挂牌设立的海南国际仲裁院(以下简称海国仲),是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海南建立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指导意见的先导性项目,按照《若干意见》和仲裁法精神的要求,在推进自身机构改革中取得了多项核心成果。 

海南仲裁委员会主任施文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省深改委审议通过了《海南国际仲裁院管理办法》这一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规范性文件,开启了海南仲裁机构依法依规管理的先河。这一文件明确仲裁机构的性质为社会公益性法定机构、非营利性法人,解决了仲裁机构双重登记的问题。规定海国仲实行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除院长外其余人员一律实行聘用体制,同时实行自收自支、依法纳税的企业化财务管理体制。在国际化方面,规定境外理事和境外仲裁员的总数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同时实现仲裁规则的国际化,以促使临时仲裁选择海南为仲裁地,鼓励境外仲裁机构将海南作为开庭地。此外,海国仲充分利用海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境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到海国仲的队伍中。

的确,仲裁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仲裁员队伍的基本形象和仲裁制度的发展,因此加强仲裁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改革完善我国仲裁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以下简称贸仲委)上海分会秘书长焦亚尼指出,贸仲委在长达63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多种措施始终加强仲裁员和仲裁秘书两支队伍建设,以确保仲裁裁判的专业性。

首先,通过所建立的仲裁员培训制度,使得机构人员在从提出申请到正式任命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持续受到培训。贸仲委还通过辐射全国的总分会网络培训系统,来扩大培训覆盖面。

其次,加强对仲裁员的监督管理,严格要求仲裁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通过将仲裁员的仲裁工作和当事人的反馈结合起来的方式,及时处理违法违纪的仲裁员。

最后,加强秘书队伍建设。贸仲委不仅经常举办各种专业的培训会议,而且为办案秘书参加国内外的仲裁培训和专业活动创造条件。

重庆仲裁委在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方面颇有心得。据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齐文介绍,重庆仲裁委始终秉承“公正、高效、专业、廉洁”的宗旨,大胆尝试,勇敢探索,以创新选聘方式、提高准入门槛、革新选聘、做实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办案管控,提升案件质效、严格考核监督,及时奖惩淘汰等措施,全力打造一支公道正派、专业精湛、公正高效、充满活力的仲裁员队伍。 

积极推进创新实践

加强仲裁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仲裁事业快速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若干意见》对仲裁事业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据介绍,贸仲委自设立伊始,就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以保持自身规则的先进性和国际性,进而更好地服务当事人的需要。

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后9次修改机构仲裁规则;二是及时总结办案经验,通过设立调解和仲裁相结合的方式,为当事人打造“一揽子”解决所有争议的法律制度;三是注重加快构建国内外仲裁服务机构,着力推进仲裁程序化,到2018年底,贸仲委实现了境内外“12+3”的服务网络布局;四是开通网上立案系统,在线接受当事人的立案申请;五是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裁决书合约制度,确保在同等情况下裁决结果的一致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以下简称海仲)陈波介绍说,近年来海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服务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在推动行业调解、诉讼与仲裁调解对接等方面,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一条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之路。

为了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和防范法律风险,海仲积极利用专家资源,成功地为船舶行业制定出融资租赁的标准合同。

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提供仲裁服务,解决网上争议的互联网仲裁,也是近年来仲裁领域的新实践。基于不限地域、高效便捷、安全合规等优势,近年来互联网仲裁在我国异军突起。

作为我国互联网仲裁的实践者,南京仲裁委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上线互联网仲裁平台。据南京仲裁委专职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华介绍,为了保障互联网仲裁平台的规范发展,南京仲裁委在这一平台的研发系统、制定规则以及平台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非营利为核心的“三原则”,并秉承规范仲裁规则、受案范围、办案和存证系统、宣传为主线的“四规范”原则。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中国仲裁也应随之走向世界。《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仲裁应适应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和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党和国家重大发展部署。

据介绍,海仲始终坚持与各国仲裁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业务合作模式,以服务国内外当事人为导向,通过举办合作研讨会、合作选聘仲裁员、共享开庭室等基础设施、在承认与执行裁决方面提供协助等方式,主动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以更好地便利“一带一路”贸易往来。

廊坊仲裁委基于我国北方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的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国际仲裁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国内外多家机构建立联系,以共同探讨合作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院长杜新丽教授提出,仲裁在服务中全面开放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注重对国际仲裁和纠纷解决制度的比较研究。例如,对如何认定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内容与机构仲裁规则冲突等问题,中国仲裁应当有自己的研究和判断。此外,《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将于今年8月开放签署,我国具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传统优势和经验,调解公约的施行会对仲裁及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带来怎样的影响极其应对,也值得仲裁界关注和研究。

(责任编辑:买园园)